中文 | English | 其他语言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网站管理
 
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自验收评审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7   访问次数:10

10月21日,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自验收评审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陈学东院士、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蒋剑春院士、上海电气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姚丹花总经理、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师敬伟总经理、东方电器(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巩李明总经理、申能集团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张岭总经理、中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李兴春主任、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汤红年首席专家、上海市科委新能源处赵一新处长等受邀出席。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大平台”主任涂善东院士、常务副主任汪华林院士等出席评审会。会议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强主持。

‍图片说明:轩福贞校长致辞

轩福贞代表学校向出席评审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于2023年获批建设,是学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支撑。依托平台建设,学校在氢能的制、储、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构建起完善的低碳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推动了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学校将以此次平台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支撑的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赵一新处长致辞

赵一新代表上海市科委致辞,对“大平台”在绿色制氢、储氢和氢安全、氢能利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大平台”围绕全链条设计与一体化部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中石化、中国化学、申能集团等氢能产业领军企业实现了高水平协同,将华理在氢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了“华理力量”与“上海水平”。他建议学校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集成攻关需求的组织管理模式、人员聘用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等,强化目标导向的科研合力,充分发挥“大平台”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图片说明:涂善东院士和汪华林院士介绍大平台建设情况

涂善东和汪华林从建设进展、亮点工作、落实保障与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平台”的整体建设情况。“大平台”紧密围绕我国氢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打造“135”工程,即建设1个国家级平台、聚焦3大发展方向、建设5大工程示范,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创新链,集成攻关氢能制、储、用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探索“新型举校体制”和市场机制深度融合的高校有组织科研模式,在规模化绿色制氢、低碳用氢、储氢和氢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科研队伍、平台基地、体制机制、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指标。

图片说明:现场连线五大示范项目现场

评审会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查看了全球规模最大炼厂废弃物气化制20万吨/年氢气、全国首套万吨/年垃圾气化制氢、全国首套单元产氢量2000 Nm3/h三维结构碱性水电解制氢、全国首套电厂捕集CO2耦合绿氢制万吨/年甲醇、全球首套农林废弃物气化制5万吨/年绿色甲醇等5大工程示范项目现场。

图片说明:专家质询与讨论

与会专家经质询与讨论,认为“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集成攻关目标明确、人员组织合理、政策保障有力、物理空间及经费支持落实到位,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一致同意该平台通过验收。


网页发布时间: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