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其他语言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网站管理
 
资环学院组织本研学生赴香港开展研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0   访问次数:10

为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深化专业认知与跨学科交流,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暑假期间组织师生赴香港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访学团由3名教师与15名本研学生共同组成,先后访问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围绕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开展系统性的学术交流与实验室参访。

8月22日上午,访学团抵达香港城市大学(CityU),受到能源与环境学院徐春保教授的热情接待。徐春保是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生物精炼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生物精炼、生物质转化、绿色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及生物质在冶金中应用等研究。他首先介绍了能源与环境学院的办学宗旨与学科布局,随后围绕“生物质能与海洋能系统”作了专题学术报告,重点阐释这两类能源在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协同机制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贡献。

在报告中,徐春保从基础理论延伸至工程实践,结合团队开发的连续反应装置和超声波洗碱金属等核心技术,详细说明了生物质能在转化过程中的效率优化与技术挑战。同学们围绕生物质催化路径、碱金属回收工艺等问题踊跃提问,徐春保结合实验数据与产业案例一一回应,现场研讨气氛热烈。

随后,华东理工大学资环学院丁路教授介绍了本校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与产业化成果,并展望了气化技术在能源清洁转化中的未来发展。此后,在徐春保带领下,访学团进入实验室实地参观,包括微生物培养平台、热解试验系统以及多项自主研发的中试装置。同学们就反应器设计、产物分析等细节持续发问,展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

同日下午,访学团赴香港理工大学(PolyU)进行校园参观与交流。作为一所以应用研究和专业教育见长的全球百强高校,香港理工大学在工程、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在读内地学生代表为访学团介绍了校园建设与学科特色,师生一同参观校园主要科研教学楼并合影留念。

8月23日上午,访学团访问香港大学,开展以“能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香港大学张晓玲教授首先作报告,从全球能源转型背景出发,分析当前能源结构变革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指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中储能技术的关键作用。她系统梳理了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的系统路径与科学问题,为听众构建起多尺度能源分析框架。资环学院丁路教授以气化技术为例,深入探讨其在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中的核心工艺与工程应用,强调气化对实现煤炭和生物质高值转化的重要性。

报告结束后,双方师生就新能源经济性、大模型在具体区域研究中的适用性、气化系统成本优化等议题展开跨校对话。张晓玲与丁路一致认为,数字方法与能源工程的交叉融合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两地能源结构的差异也为互补合作提供可能。

本次香港学术访学通过学术交流、实验室观摩与专题研讨,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了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系统认知,也进一步推动了沪港两地在高水平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相互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推进资源循环、能源转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成长为国家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网页发布时间: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