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受聘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仪式在和平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我校副校长辛忠为张远航颁发聘书并佩戴华东理工大学校徽。受聘仪式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修光利主持。
党委办公室主任沈海涛、校长办公室主任王爱祥、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周彦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锋、人事处副处长刘敏、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龙亿涛、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程里出席了受聘仪式。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受聘仪式。
授聘仪式上,辛忠代表学校对张远航受聘我校名誉教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张院士成为我校的一员,将进一步推进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张远航院士对我校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及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将积极参与推进我校环境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受聘仪式结束后,张远航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我国大气污染的变化特征与科技需求”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汪华林教授主持。
张远航详细介绍了我国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演变特征及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他指出,自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十条”颁布执行以来,我国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超标天数显著下降,全国城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值基本实现达标,PM2.5浓度总体上显著下降。
张远航认为,大气污染类型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大气污染的格局和特征并没有变化,大气氧化性成为推动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面临区域二次细粒子和臭氧污染的双重压力。他提出,缺乏气象过程、各类源排放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同步观测和定量研究,既是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后的挑战。同时,他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珠三角地区建立的区域空气质量立体监测与集合预报系统,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VOCs和NOx协同减排的科学策略,并指出强化VOCs治理是近期空气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
张远航,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国际上著名的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曾担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暨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环境化学,重点研究城市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担任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和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技术副总师,牵头编制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主持开展了系列大型区域空气质量综合观测实验,完成科技部“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重点课题等十几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形成了集污染探测、理论研究、决策支持和区域实践为一体的学术思路,取得大气氧化性增强机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论创新,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的技术突破,构建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