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其他语言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网站管理
 
◇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盐湖)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4-09-10   访问次数:937

http://saltlake.ecust.edu.cn

 

1.简介  
     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9 年 3 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 工程中心着眼于我国盐湖产业的科技开发前沿,立足于盐湖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针对盐湖资源特色产业链的重大关键、基础、共性技术难题,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的研究开发。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寻求科研与生产、市场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了工程中心对行业的技术开发、工程化研究、成果转化、技术辐射和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盐湖产业的发展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

   研究中心在学科带头人于建国教授的领导下,由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和专业的 11 名专职科研人员组成,其中正教授 5 名,副教授 4 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 50 余人,是一支学科特色鲜明,梯队合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研究中心在盐湖资源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开发与应用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点科技开发任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国家 “ 八六三 ” 计划 4 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 5 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基金 1 项、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4 项等,主要开展了恶嗪类氯化钠浮选药剂合成新工艺与复配,反应结晶耦合水氯镁石脱水技术及其产业化,高强度低能耗无隔板无水氯化镁电解过程技术,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生产工艺硫酸钙分离技术,氯化钾生产冷结晶过程粒度控制技术研究,百万吨钾肥二期工程氯化钠精制技术,纳米功能离子筛的设计制备及其作用特点研究,废弃粉煤灰资源化(提取氧化铝)绿色技术等,贮备了相当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0 多篇,出版专著 2 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7 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3 项(产业化实施 4 项),公开 5 项,鉴定和验收科技成果 9 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2 项。

   研究中心科研用房充足、基本分析测试仪器、试验装置完整。针对盐湖资源开发已购置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 (FBRM) 、颗粒图像测量仪 (PVM) 、全自动实验室合成反应器 (LabMax) 、三维流场测试仪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分析仪器(价值约 450 万元),为研究结晶过程控制提供先进的研究分析手段;同时建立了盐湖矿物化学成分及晶相分布的分析测试体系,如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气质联用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双主机离子色谱仪、水分析仪等大型进口分析仪器(价值约 350 万元)。实验室还建有德国 BerGhof 公司的微波反应器 MWS-3+ 、德国 Nabertherm 公司 LHT04/17 ( 1750 ℃ )及 N7/H 高温炉等装备,为高温热化学反应研究提供了设备基础。

2. 主要研究方向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盐湖具有丰富的钠、钾、镁、锂、硼等国家战略资源,工程中心设置三个研究方向:
   •  系统研究开发反应结晶耦合、液固浮选、液固旋流、离子筛功能材料、外场强化等先进反应分离技术,为实现盐湖氯化钾高效分离制备、氯化钠有效回收、锂资源富集分离、氯化镁脱水转化等提供理论基础、工业技术与装备。
   •  系统研究高温电化学理论和化工流体力学,解决高电流强度下的氯化镁电解过程与大型装备。
   •  系统研究盐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中的环境化学工程问题,包括粉煤灰渣、煤矸石和加工尾矿的高效转化技术,移动床吸附捕获 CO 2 技术等。

 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国
  副主任:宋兴福
  联系人: 孙淑英
  电子信箱: shysun@ecust.edu.cn
  电话:  021-64252170
  传真: 021-64252826
  地址:华东理工大学实验 16 楼 811 室
  邮编: 200237

 

网页发布时间: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