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生态环境部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7月获批建设,依托单位为华东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针对我国化工过程高危险、高毒性化学物质污染问题,瞄准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化工绿色发展,以定量识别与评价化工过程引发的环境风险为基础,开展化工过程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化工场地污染机制与修复、化工过程风险与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为国家化工过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
(1)化工过程环境污染全过程控制与减污降碳协同技术
开展化工过程污染物排放特征与控制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技术。
(2)工业废物和温室气体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
针对大宗工业废物资源化,研发高浓度废液、高盐废水(液)、废催化剂的先进分离技术和高效转化技术。
(3)化工场地污染多介质协同治理与绿色修复技术
重点研究废弃和在役化工场址持久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多介质环境迁移转化行为。
(4)化工过程复杂体系风险评价与数智化治理技术
研究化工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反应性安全和风险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风险定量评价和预警应急技术、化工园区智能管控等瓶颈技术。
研究队伍
重点实验室的队伍坚持强化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形成了以青年研究人员为核心、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研究群体。现有固定人员47名,包括教授/研究员24名,副教授21名,特聘副研究员1名,讲师1名。流动人员19人,其中依托111引智计划的国际专家6人。
重点实验室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汇贤人才引进计划的政策,制定人才引进和培育规划,每年举行汇贤学者论坛,邀请海外青年学者交流加盟;建立“伯乐”激励计划,强化与国内知名团队和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协作交流;建立人才激励计划和团队结对子等措施,激励成员积极申报各类人才计划。近三年,杰出人才不断涌现,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计划青年学者3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1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获得者2人、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得者2人。
(2025年9月更新)